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开展乡情民俗文化体验活动

作者:guojijiaoliu发布时间:2024-06-06浏览次数:109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国情、乡风民俗的了解,近日,国际交流学院组织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活动,为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搭建了一个直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平台,也进一步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留学生伊珍来自尼日利亚,目前就读于扬州市职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她的汉语老师为她取名“伊珍”,寓意美好、温柔、珍贵与独特,希望她在中国收获珍贵的人生经历与美满回忆……65日,恰逢芒种,为了让来华留学生更加深刻了解端午节文化,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氛围,学院在留学生公寓二楼活动室举行了“庆端午·讲中国传统文化”活动。


五月仲夏,“过端午”已成为中国人延2000年的传统习俗。挂菖蒲、割艾草、配香囊、包粽子……由于地域广大,全国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不同于以往的端午节习俗体验活动,学院在向留学生介绍端午节由来与习俗的同时,更注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媒介,展示介绍端午有关的传统书画作品,同时邀请中外学子以翰墨丹青共同描绘节日风情,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月仲夏,适宜登高望远。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也喜爱在端午挥毫泼墨,不仅是借这一艺术表达形式来祈福祝愿,同时也能在过程中凝神静气、修身养性。”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峰边向留学生们展示书法书写工具,边介绍起中国传统书法的重要意义。



18岁的伊珍来自尼日利亚,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中国,也是第一次体验端午佳节。在老师的指导下,伊珍首次尝试了她的毛笔书写体验。从毛笔的书写技巧开始学起,再到如何握笔、蘸墨、运笔,伊珍虽然一开始显得有些生疏,但在一遍遍地练习与调整后,她也逐渐掌握了毛笔书写的基本要领。


 “老师让我们选一到两个自己喜欢的汉字写在扇子上,我写了我自己的名字!”伊珍认为,将自己的名字用毛笔书写在扇子上,不仅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


 “爱”、“幸福”、“玫瑰”、“立夏”、“家”、“寿比南山”、“福”……留学生们用毛笔在扇面上写下了这些对他们来说充满意义的汉字,这些汉字里蕴涵着对家人、朋友的深深眷恋,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中华文化的饱满热爱。


中国的书画艺术传统习惯在扇子的一面写下书法,而另一面则会附上意义相近的画作,以达到相互呼应、相得益彰的效果。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留学生们纷纷在扇面的另一面绘制了精美的画作。有的同学选择了兰花,它象征着高洁和雅致,与书法中的“正气”二字相映成趣;有的同学则选择了石榴,寓意着多子多福,与“幸福”二字相得益彰;还有的同学选择了荷花,它代表着纯洁和高尚,与初夏的浪漫情怀形成了完美呼应。翰墨传情,丹青写意,活动现场墨香满溢。


为了让来华留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佳节,感受中国乡村振兴力量,端午节当日,学院还组织带领来自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的11名留学生走进高邮钱夏村。参观银杏书吧、体验包粽子、古法腌制咸鸭蛋、制作端午香囊、蛋络、编织五彩绳……活动现场热闹非凡,留学生们游览了扬州乡村的秀美风光,体验了端午文化的多姿多彩,见证了中国乡村振兴的伟大成果。


国际交流学院将坚持以文化人,打造“文脉润心”文化活动品牌,不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让留学生们在一次次生动实践中感受中国民俗文化,了解中国的风土民俗与国情,逐步成长为知华友华爱华的中华文化传播者,中外友谊的桥梁。





关闭